2019年,市供销社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责任分工和省供销社综合业绩考核指标,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以综合改革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核心,着力提升供销社的基础实力和服务能力,为推进辽源农村改革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2019年工作回顾
截止12月末,全市供销系统完成销售总额34.7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消费品零售额11.76亿元,同比增长20%,生产资料销售额12.87亿元,同比增长10%;电子商务销售额2.08亿元,同比增长49.7%。整体来看,全系统经济工作稳中有升,运行良好,全面完成了省供销社下达的综合业绩指标。
(一)全域性供销社综合改革成效明显
2019年,市供销社及东丰县社围绕《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在全面完成全省综合改革试点验收任务基础上,持续巩固深化农村电商、市场流通等8方面改革成果,完成具体工作26项。东辽县综合改革工作全面推进,县社机关纳入参公管理,建立完善监事会机构,大力推进基层组织体系、合作经营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市社及两县社顺利通过省委农办综合改革专项督导验收。按照省督导组反馈意见,市供销社牵头制定了《关于<省综合改革工作专项督导意见>的整改意见》,针对规范发展、政策落实等问题,加强同市委编办、发改、财政等部门沟通争取,得到有效整改落实。省综合改革工作专项督导意见>在全省供销合作社工作会和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现场会上,省社主要领导对我市综合改革全面工作以及在农村电商、市场流通、基层组织建设中形成的经验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农村电商快速发展
以“冷链”项目为依托,建成我市供销电商运营平台,并与市齐力众创科技公司达成电商共享发展合作意向。在东丰、东辽两县共建成乡村电商综合服务站68家,“乡村第三屏”电商服务站14家,东丰县“双网双轨双融合”供销电商发展经验在全国推广。加强同绍兴供销总社电商公司合作,先后组织11批61种特色农产品入驻绍兴供销大江市场“会稽山珍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其中,鹿产品、木耳两大类14种产品在吉林、浙江两省共建的“吉浙一码通”电商平台上架展销,累计销售我市农特产品40吨,销售额245万元。
(三)项目建设扎实有效
围绕全市“三抓”项目会议安排部署,市供销社重点推动实施了四个项目:吉春路市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总投资106万元,其中争取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70万元,对市场防水、电路、排污、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于11月底完成项目验收,现已竣工投产;新型农民社员培训项目,争取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15万元,对供销社领办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开展5期501人次种植、养殖、电商理论和技能培训;年产35万斤食用菌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330万元,其中争取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110万元,以东丰县佰晟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为主体,新建28个高标准自动化出菇车间,目前正在实施;城市社区再生资源流动回收车项目,以市全鑫物资回收有限公司为主体,投资1030万元,购进100台再生资源回收车及100台流动封闭式充电车,打造定点、定时、定车的源头式回收模式。目前,已订购箱式回收车43台,并在西安区进行试点投放。
(四)业务工作全面推进
2019年,全系统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达到265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家,达到14家;以领办创办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新增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转面积5.57万亩;协助市柏林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明乾绿色禽蛋养殖专业合作社、鴜鹭系列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贷款1400万元。同时,市供销社抢抓辽源绍兴对口合作机遇,组织我市16家涉农企业14类89款农特产品入驻“绍兴市对口合作地区农产品直销店”,其中6家企业11款产品成功入驻“绍兴政采云平台”,累计销售额117.5万元。
(五)历史遗留问题有效破解
全力推进《市吉春路农贸市场经营管理及资金缺口等重点问题集中攻坚方案》和《市全鑫物资回收有限公司重点问题集中攻坚方案》,压缩市场费用支出,预收和适当提高摊位租金,加强市场内部管控,化解市场历史债务350万元。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对全鑫公司的资产和经营主体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委托市社资产公司同全鑫公司签订社有资产管理协议,完成对市社争取投入的862万元专项资金的股权确认,理清了社企关系,确保了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六)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力开展
将市吉春路农贸市场列为监管重点,对市场内商户常态化开展涉黑涉恶问题线索摸排,并大力开展宣传活动。配合市公安局东吉分局、龙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山区商务局等部门开展专项斗争。加大对系统社有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社、各农资网点的线索摸排力度,有效扩大了群众覆盖面和知晓率。在系统各级党组织中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题教育,建立完善22项规章制度、6个监督办法、1项重大决策规则、3个清单,系统基层组织夯实筑牢。
(七)脱贫攻坚工作精准高效
成立由市社党组书记挂帅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脱贫攻坚议题4次,做到机构、人员、经费、责任四个到位。市社扶贫工作组先后赴杨木林镇兴胜村调研12次,因户制宜制定《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计划》,扶持包保贫困户发展小家禽养殖和经济作物种植。全面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包保部门责任,市社与市公路路政管理局、市气象局沟通协调,建立了定期联合调研制度,先后7次赴西安区建国村进行调研和指导帮建,并立足实际对建国村进行了项目和资金扶持。
(八)基础性工作创新突破
一是监事会作用发挥明显。对市吉春路农贸市场和全鑫公司财务收支情况分别进行定期审计3次,对吉春路市场进行项目审计1次,对全鑫公司进行专业审计1次,做到内审监督常态长效。累计向全国总社、省社报送社情民意信息23篇。按照省社要求,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2篇。鉴于工作卓有成效,市社监事会在全省供销社监事会工作会上做了典型经验介绍。二是信访维稳工作成效突出。按照《信访工作条例》以及市委市政府的相关要求,接待原改制企业职工上访咨询14次。妥善解决1起原物资回收公司职工因档案遗失确认劳动关系问题,积极推进1起原市社机关工作人员人事关系历史遗留问题。三是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有效。按要求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消防演练和各种宣传活动。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对系统18个食品经营主体、6个农贸集贸市场开展集中检查,确保了全系统安全稳定。
(九)党建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履行党组书记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召开定期议党会议2次,专题议党会议3次。落实《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班子成员下基层检查指导党建工作8次。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按要求召开民主生活会1次、组织生活会1次、民主评议党员1次。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班子成员带头参与其中,发挥了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周三学习日制度,组织集中学习41次,开展党日活动16次。四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刚性执行《社有资产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等各项规定制度。坚持用好“第一形态”,做到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确保了系统大局稳定。
二、存在问题
(一)系统基础实力薄弱。虽然近年来,市供销系统发展较快,但从全省来看,总体实力仍处中后位。全系统经济总量小、优势资产少、没有大型优质社有企业的现状仍未改变。
(二)建设发展不够均衡。主要是东丰、东辽两县供销社在基层组织建设、农产品市场建设、农村电商建设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够规范。表现在尽管发展数量较多,但发展门槛偏低、规范化程度不够,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意识不强,联系农民、服务农业作用不明显。
(四)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原市社企业改制后,企业债务和职工待遇等涉法涉诉问题较多,信访工作压力较大。市社与市利通公司场地租赁纠纷仍未完结,后续工作相当复杂。
(五)人员结构不够合理。市社机关编制22人,目前,在编在岗仅13人,年龄结构老化,且缺乏金融、电商、营销等领域的专门人才,制约了供销事业发展。
三、2020年重点工作
2020年,市供销社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市委七届七次全会部署和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以供销社综合改革为主线,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支撑,努力提升系统基础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全市供销工作高质量转型发展。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持续强化项目建设
重点是谋划和实施城市社区再生资源流动回收车项目、吉春路市场消防设施改造项目、全鑫报废汽车拆解项目、东丰县年产35万斤食用菌生产线建设项目、东辽县食用菌冷鲜基地建设项目等5个项目,计划实现总投资2534万元,通过项目建设提升供销社实力。同时,继续加强项目和专项资金的争取力度,在切实吃透文件精神和政策要求基础上,按照省供销社项目入库工作要求,深入挖掘系统优势和特色,强化项目包装和申报,做好社属企业、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项目谋划工作,扩大项目储备,增强投资潜力。
(二)加快提升传统业务
一是强化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以提升社有资产效能和项目合作为突破口,以产品、产业为纽带,不断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发展,打造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带动范围广、经营规模大、产品质量好的联合社。依托现有基础设施,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延伸产业链条,开展精深加工,建办实体门店,推进合作社发展。吸纳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各类为农服务组织组建市级“农合联”。二是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市吉春路市场经营管理及资金缺口问题集中攻坚方案》,加快推进市场无籍房登记,加强对市场人、财、物的规范化管理,积极化解市场历史债务。持续谋划东丰惠民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期扩建项目,指导东辽县社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力度,争取当地县委县政府支持,编制农产品市场建设规划,鼓励引入社会资本,推进建安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三是抓好农产品对接合作。加强与本地农产品龙头企业、电商公司等企业的联合合作,强化与绍兴供销总社及相关部门的沟通洽谈,深入组织系统优质农特产品进驻绍兴及江浙地区。全面做好长春农博会、海南冬交会、深圳农博会等省内外品牌展会的参展工作。
(三)积极培育新兴业态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电商建设发展。以联合合作的方式,利用市齐力众创有限责任公司科技优势、市全鑫再生资源产业园优势、市吉春路市场集散优势及系统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努力强化市级供销电商平台建设。持续推进东丰县社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乡村旅游”,成立旅游服务公司,提升服务能力。推动东辽县社与东峻科技有限公司、顺禾乌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组建县域电商公司。二是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以供销社领办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联合社为依托,采取龙头企业带动、涉农企业延伸服务、基层社开拓经营等方式,大力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2020年,计划新增土地适度规模服务6.5万亩。三是稳妥开展合作金融服务。加强与市农商行、建设银行、人寿保险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合作,引导领办创办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按照“社员制、封闭性、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规定,坚持“小额、短期、分散”的原则开展内部资金互助。
(四)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一是紧盯工作重点。持续加强对市吉春路市场、东丰惠民农产品市场的日常监管,常态化开展涉黑涉恶问题线索摸排。建立完善和刚性落实市场及商户管理制度,营造守法守约经营的良好氛围。二是注重发动群众。加大对社有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社、各农资网点的线索摸排力度,持续扩大群众覆盖面和知晓率。三是强化组织建设。推动各级党组织切实履行专项斗争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和宣传工作,切实树牢问题导向敢于“刀口向内”,不断夯实组织基础。
(五)全力落实脱贫攻坚硬任务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示范。切实落实党组书记负责制,分管领导每月至少下贫困村1次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利用主题党日、集体募捐、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大力推进产业扶贫。立足系统实际,为杨木林镇兴胜村、灯塔镇建国村及包保贫困户谋划争取扶贫资金和项目,引导和推动涉农企业、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脱贫攻坚。三是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落实牵头部门包保责任,每月至少深入建国村1次,帮助解决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联合包保部门整合资源,在以村集体投入为主的基础上,加强项目和资金扶持。
(六)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
一是切实履行监督职能。继续做好社有资产和财政专项资金监管,重点对有项目资金投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社有企业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常态化审计。强化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质量,加大调研工作力度,积极建言献策。二是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推进原市社机关工作人员人事关系历史遗留问题和市社与市利通公司场地租赁纠纷问题。继续做好系统职工信访排查和上访咨询接待工作,杜绝进京访、越级访事件发生。三是严守安全生产底线。认真执行《全省供销合作社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保证安全设施性能状态,加强业务人员岗位培训力度,强化安全工作的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七)全面巩固提升党建工作
一是严肃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切实履行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定期议党、专题议党制度,不断压实责任,传导压力。二是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扎实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转化运用,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周三学习日等制度。充分利用“吉林省公务员网络培训学院”“新时代e支部”“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三是严肃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条例》和《准则》,落实党组书记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定期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用好执纪问责“四种形态”,督促系统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遵规守纪、以身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