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民族宗教>>民族简介

        锡伯族

        发布时间:2018-01-31 13:50 信息来源: 民委

          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还有一部分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以及伊宁市、乌鲁木齐市等地。全国锡伯族人口190481人(2010),吉林省有3113人。 

          锡伯为本民族自称。汉文有犀毗师比鲜卑矢比席百席比锡伯等不同译音和写法。大部分人自认为是鲜卑(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后裔。最初游牧于大兴安岭东麓,至十六国时,慕容等部南迁到黄河流域并建立了政权,后融于汉族。少数鲜卑人仍然居住在嫩严、绰苎云、耘花江一带,也有说锡伯族源于匈奴,或室韦或女真。清提前,锡伯族繁衍生息于以伯都讷(今吉林扶余县)为中心的东自吉林,西至呼伦贝尔,北起嫩江,南抵辽河流域的广大地区。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初,锡伯族被满洲统治者征服,编入蒙古八旗和满八旗。百余年中,随频繁驻防、调防,锡伯族不仅移居东北三省,而且奉遣远戍。1764年,1016人被征调新疆戍边,随军家属有两千多人,此后,锡伯族便分居于东北、西北两地。 

          锡伯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是18世纪中叶部分锡伯族人自东北迁至新疆后,在满语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语言;文字是1947年在满文的基础上略加改动而形成的。 

          早期锡伯族人民世代以狩猎、捕鱼为业,察布查尔锡伯族以种水稻为主,经营农业,牧业也比较发达。 

          锡伯族文化艺术  

          锡伯族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锡伯族文学的一个特点是在本民族文学的基础上大量吸收满、汉民族的文学精华;另一特点是口头传诵的民间文学占主要地位,作家文学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民间文学的滋养和哺育。锡伯族文学形式多种多样,民间文学形式有民间故事、民歌、宴歌、神话、寓言及念说;作家文学有诗歌、戏剧、小说等等。在群众中影响深远的叙事长诗有《离乡曲》、《喀什喀尔之歌》、《三国之歌》以及文字优美的散文性书信体裁的《辉番卡伦来信》等。民歌强烈地反映了人民对封建统治的愤恨和反抗,歌颂了劳动人民纯真的爱情和建设自己幸福生活的理想。锡伯族人民很早就接受了汉族文化,在西迁前后,已大量翻译了汉族的古典章回小说,作为念说的主要材料。锡伯族能歌善舞。音乐具有独特的明朗而庄重的风格。舞蹈时两肩的摆动较大,双手表现各种劳动动作,与踢踏动作相配合。乐器有东布尔苇笛墨克纳(口弦)等。东布尔是锡伯族特有的弹拨乐器。锡伯族日常生活用具、服饰以及建筑物上都有装饰艺术,表现了锡伯族人民的多才多艺和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锡伯族妇女擅长剌绣、挑花、贴花、针织。她们在服装、鞋袜以及枕头、手帕上绣有美丽鲜艳的花卉、飞禽走兽等。锡伯族工艺美术有自己的风格,式样独具特点。还有多种多样的群众性娱乐、体育活动,如骞马、摔跤、打秋千等。锡伯族男女老少都喜爱射箭。男孩一出生,家里人就在门口用红丝线绳挂一副小弓箭,长到五六岁时开始学习骑马、射箭,因而从小练出了一套能骑善射的本领。 

          锡伯族风俗习惯  

          住房用土坯筑成,每户都有围墙,自成院落。饮食以米、面为主食,常吃发面饼,也食用奶茶、酥油、奶疙瘩等制品。服饰:老年人还保持着清末以来旗装式样,特别是老年妇女,爱穿旗袍;青年穿时装。婚俗:族内同姓不婚。丧葬:行土葬,也有将尸体火化后入坛或小棺木再葬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但过节的方式不大一样,如端午节时举行泼水、叨羊、赛马或郊游等活动。农历418是锡伯族纪念西迁的节日,每年都举行庆祝活动。礼节:平时见面要问好;客人来了,儿媳出来装烟、倒茶,若平辈装烟、倒茶,客人应起立或欠身双手接,客人告别时,全家要出来送至大门口;晚辈在路上遇见长辈时要让路。禁忌:忌食狗肉,忌穿戴狗皮制品;不准坐、踩、跨过衣帽、被、枕;穿过的裤子、鞋袜不放高处;不坐、踩锅灶,不坐、站立在门坎上;在屋内不准吹口哨;不能用筷子敲桌子、碗、碟等;家中有病人、小孩出水痘、妇女生育,在大门口挂红布条或一束草,禁止外人入内;禁对长者不敬,对父母不孝,忌对友人不信任;禁对别人说丧气话。 

          锡伯族宗教信仰  

          新疆的锡伯族在宗教信仰方面还保持了古代锡伯族的遗俗:信仰多神,如苗神、土地神、龙王、虫王等,属于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东北等地的锡伯族有的信仰萨满教或喇嘛教。 

            

        (责任编辑:焦云峰)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