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对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9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姜伟代表:
您在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探索建设地下室内绿色环保墓地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殡葬工作的关心,现就您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积极倡导和推行骨灰存放、树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建成一批节地生态安葬设施,有效保障了群众基本安葬需求,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得到了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的高度认可。对于姜伟代表所提出的探索入土安葬习俗新方式,利用地下空间和条件,采用科学文明楼层室的绿色环保的入土墓位安葬的建议,我局做了专门调研,从地下安葬设施建设、运行和经济与社会效益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不建议政府投资建设地下安葬设施,对个人建设地下安葬设施的,市民政部门暂时不支持,不鼓励。主要原因如下:
一、地下安葬需求量不大
受“入土为安”的传统殡葬习俗影响,我市遗体土葬和骨灰装棺二次土葬的现象较多,想要改变现状,还需多措并举,例如国家相关法律的完善,社会舆论的引导,地方政府对节地生态安葬的推广与鼓励,各相关部门执法力度的加强等等,最主要的还是市民殡葬理念的转变。就目前的现状看,短时间内还无法彻底解决遗体土葬和骨灰装棺二次土葬问题。作为殡葬工作的主管部门,我局也做了积极探索,2016年开始推行公益树葬活动,截止目前已安葬逝者426人,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和认可,为全市殡葬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姜伟代表所建议的地下墓位安葬,实际上只是地下骨灰寄存楼,对于传统殡葬观念根深蒂固的市民来说,并不会比公益树葬和地上骨灰寄存更有吸引力,因此消费需求量不会很大。
目前,市殡葬管理处有骨灰寄存格位17971个,已用寄存格位11000个,空余6971个,骨灰寄存实际现状为供大于求。如果寄存量快速增长,市殡葬管理处仍有空余房间可增加寄存格位。新建地下安葬设施,从真正意义上,起不到节约土地和资源的作用,反而浪费了现有资源。
二、地下安葬设施建设造价高
建设地下安葬设施主要有两种方式,坑道式或掘开式。坑道式需抠开山体岩石,对地形和岩石都有很高的要求,光土建每平方米,就大概要4000-5000元,而且建设工期相对要长很多,如需爆破还需要进行专项风险评估,不能影响周边居民或企业生产,风险较大。掘开式土建造价至少也要比地上建筑高一倍以上,建成后再建设地上建筑的可能性也较小,地表只宜种植花草。另外,受环境影响,地下安葬设施湿度大,不通风,需安装大量除湿通风设备,费用较高。而且建设地下工程,还需配建30%的人防工程,增加了额外工程投资。
三、地下安葬设施后期维护难
地下设施相对地面建筑运行维护较难,电汽线路受潮湿影响,消防安全隐患较大。而且随着使用期加长,地下设施易出现不均匀沉降,从而形成的裂缝不易发现,不易处理,如有渗漏,很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四、地下安葬设施收益小运营难
我市骨灰寄存收费标准分别为每年85元、156元、240元、280元。按我市每年火化量推算,即使地下寄存每年以1000例的速度增长,预计每个格位20年期仍需2-3万元方可维持正常运营,而这个价格足可以在我市购买一块中档墓地,所以地下安葬设施销售情况不太乐观,很难维持正常运营,一但弃管,容易引起上访事件。
综上,我局暂时不建议政府投资建设地下安葬设施,如个人拟建地下骨灰堂,需按照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及2016年省政府关于市县保留行政审批事项通用参考目录,到区民政部门审批,市民政局不支持、不鼓励。
2020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