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源市审计局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调查情况表明:农村公路的财务工程资料基本真实,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较好,促进了城镇化进程和城乡交通一体化,改善了当地群众出行条件。审计同时发现,农村公路建设在后期养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通过自身的工作经历,就日常养护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做一下粗浅的探讨。
一、农村公路后期养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存在“重建轻养”现象。个别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对建设关注关心较多,对养护工作过问较少、关心不够。忽视了公路的养护;未能理解“三分建、七分养”的真正含义;没有将“建设是基础,管理养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方针摆正位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缺乏积极性,乡村公路大部分处于严重失养状态。
(二)养护资金严重不足。目前,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以县区政府投入为主,省、市政府补助为辅。以笔者审计的地区为例,现在执行的是当地政府2006年制定的养护资金标准:县级非专养道路每公里一年是3000元,乡道和村道每公里一年是1700元。这只能保证突发的水毁断路和冬季清雪,平时农村道路出现病害无法及时进行维修或者根本无法维修。
(三)养护队伍素质难以保证。目前,乡村道基本由各个乡镇自行养护,但由于养护人员的工资普遍较低、年龄较大,无法确保养护的质量。
(四)路政管理力度还不够。个别乡镇沿线村民从个人利益出发,在公路两侧非法建筑、乱堆乱发、占道经营、晒农作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利用路肩种植农作物并未完全杜绝,超载超限屡禁不止。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全民养护。当地政府应该通过媒体、板报、宣传单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培养全民爱路护路意识,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公路养护和管理活动中。
(二)积极拓宽渠道、落实养护资金。各级政府要意识到充足的养护资金是农村公路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衡量农村公路管养重视程度的主要指标。加强资金使用管理,遵循多方筹措、分级管理、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的原则,充分利用“一事一议”政策,积极引导公路沿线村民投工投劳养护农村公路。同时,鼓励社会和公路沿线受益企事业单位、个人支援设备材料、自愿捐资等方式,支持农村公路养护事业。
(三)提高业务素质、提升技术技能。建议当地政府通过招聘等途径,引进公路专业养护人员到交通部门工作,强化专业技术力量。同时,通过讲座、培训、购买专业书籍等方式,提升养护人员业务能力。充分发挥、调动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划分责任区域,全面提高公路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
(四)强化管护工作、加大惩处力度。建立健全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并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及时查处涉路违法行为。各级部门要按照规定的职责配合做好治理农村公路超限超载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切实保持农村公路良好路况。公路沿线乡镇政府和群众做好保护路产、维护路权工作,确保农村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