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关闭

        市政府工作部门

        县区、开发区

        东丰县 东辽县 龙山区 西安区 经济开发区
        业务交流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业务交流

        关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11-30 15:24 信息来源: 市审计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部署“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符合实际的审计操作规范,审计工作进入试点阶段。2017年,《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的出台,标志着一项全新的、经常性的审计制度正式建立,审计工作由试点阶段进入全面推开阶段。2018年,按照吉林省审计厅的统一部署,辽源市、县(区)审计机关首次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纳入年度审计计划试行开展。结合此次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实践,笔者就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思路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理清“两个关系”,科学定位审计方向 

          (一)理清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经济责任等审计的关系。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脱胎于传统的资源环境和经济责任审计,更加注重对问题情况总体归类、分析,对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保护责任做出总体评价。而其他类型审计多是针对单个问题,具体定性、具体处理、单个定责。 

          (二)理清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专业督查的关系。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更加注重绩效、注重问题的关联性、综合反映地区的整体情况,是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再监督。 

          二、围绕“两个关注”,着力突出审计重点 

          (一)关注自然资源资产“多了还是少了”。 

          土地资源资产方面: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土地的开发利用是否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批地用地,建设用地规模是否符合总体规划要求;二是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情况。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是否完成,耕地“占补平衡”是否真实有效,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是否实行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控制;三是土地开发利用情况。当地政府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否科学合理,监管是否到位;四是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执行情况。矿产资源的开采是否严格按照总体规划执行,监管是否到位;五是土地、矿产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土地出让金、土地整理复垦资金、矿产资源补偿费、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采矿权价款等资金的管理使用是否符合规定。 

           水资源资产方面:一是用水总量情况。当地取用水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用水标准,实际用水总量是否突破了上级政府下达的控制目标,是否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对重点用水户是否建立监控制度;二是用水效率情况。是否建立节约用水奖励机制,制定不同行业用水标准,是否推进企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工业废水处理回用,降低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是否加强废水综合处理,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三是水资源费管理使用是否合法合规。有无不征、少征、擅自减免和挤占挪用等问题。 

           森林资源资产方面:一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每年的增长情况是否达到要求,任期目标是否完成;二是森林采伐是否控制在限额指标内;三是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情况。四是绿化工程、人工造林、林木修复补植、退耕还林等任务完成情况。  

          (二)关注生态环境“好了还是坏了”。 

          “气十条”:一是大气污染防治相关约束性指标、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围绕约束性指标重点关注淘汰落后产能和压减过剩产能、燃煤小锅炉整治、机动车污染防治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领域的控制指标;二是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资金管理及项目建设情况。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前期申报是否真实、建设期是否按规划按时完成,建成后管护是否到位。关注淘汰落后产能和压减过剩产能、燃煤锅炉治理、机动车污染治理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领域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是否合法合规;三大气污染防治能力建设情况。落实大气环境污染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空气质量监测与预警网络,开展空气质量监测评价与预报情况。 

          “土十条”:一是与土壤污染防治重大决策情况。是否履行相关程序,是否存在违规决策,决策失误导致的重大土壤污染事件等情况;二是土壤质量监测情况。土壤检测方案中重金属、无机污染物等指标是否全面,是否对重金属的有效态含量指标进行检测,准确地反映土壤污染状况;三是土壤污染防治监督情况。是否存在农产品主产区耕地土壤重金属严重超标、污染地块、关闭搬迁企业污染用地未得有效管控或未经治理投入建设,历史遗留的危险废物和重金属污染物未得到处理处置,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尾矿库未得到整治等问题; 

          “水十条”:一是水功能区纳污限制。是否严格核定纳污容量,控制排污总量,水功能区是否按期达到保护目标,总体水质达标率是否达到控制目标要求;二是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检查水污染防控、工业污染源控制、城市污水处理情况,检查排污口监督管理制度,是否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对已设置的是否责令限期拆除。 

          三、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审计效率 

          数据采集:国土部门遥感影像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历年土地利用数据变更库、矿业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用地审批数据库、土地开发整治复垦项目图斑数据库、耕地占补平衡数据库;林业部门一类林业资源调查数据库、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斑数据库、生态公益林属性库;农业部门耕地地力调查数据库;环保部门自然保护区数据,测绘部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 

          对比分析:对数据层进行空间叠加,计算出两个图层对象相交的那一部分,用于各部门数据的差异认定。疑点数据根据遥感影像核实图斑地类,并导出疑点图斑的属性信息,以中心坐标和图斑叠加影像的形式展示疑点图斑以供实地核实。 

          实地核查:利用GPS 的坐标导航功能根据疑点图斑中心坐标实地查看核实,确定分析结果与实地是否一致,审计人员可依此结论确定是否违法违规。 

          四、把握“三项原则”,客观反映审计结果 

          (一)宏观性原则。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推动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核心,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提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意见,促进被审计地区和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更好的履行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二)全面性原则。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有“面”上总体情况,又要突出“点”上关键问题。全面揭示、反映领导干部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履职尽责情况。 

          (三)谨慎性原则。审计评价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充分听取被审计领导的陈述和申辩,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责任编辑:姚宜佟)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