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市标图案以“辽”字为主创元素,用狂草手法演变出“旭日初升、祥龙飞天、神鹿跳跃、辽水奔腾”的形态造型,巧妙蕴含了龙山、辽水、鹿乡等辽源元素,寓意辽源充满活力、充满希望、蒸蒸日上,充分体现了“皇家鹿苑”、“东辽河畔明珠”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化城市魅力,展现出辽源人豪迈大气,敢为人先,创新发展,勇于开拓,阔步迈向未来的时代精神。
          整个市标简洁明快、动感十足、色彩标准采用红黄绿蓝渐变成五彩图腾,分别代表“五城辽源”,勾勒出辽源天蓝、日丽、水碧、山青的美丽画卷。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规划计划>>年度计划

        关于辽源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3-10-21 14:07 信息来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年1月12日在辽源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市发改委向大会报告辽源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市政府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各项工作部署,以推进“三个转型”为主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培育优势、差异发展、弯道超越,在取得抗洪救灾伟大胜利的同时,较好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经济实力稳步提高。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0亿元,同比增长22%(以下简称增长,按现价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8.5亿元,增长9.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41亿元,增长27.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0.5亿元,增长16.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4:58.8:31.8。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8.1亿元,增长17.7%,其中,市本级财政收入完成20.6亿元,增长1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7.1亿元,增长18.3%。全口径财政支出完成64亿元,增长20.8%。

          (二)投资、消费和出口拉动有力。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2亿元,增长33%,其中,工业投资主体地位明显,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8%,达到370亿元。家电、汽车下乡等扩内需政策促进消费保持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07.5亿元,增长18.8%。对外贸易逐渐摆脱金融危机影响,稳步回升,有出口业绩企业达到38户,省级铝型材产品出口基地、鞋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获得批准,预计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7250万美元,增长15.7%,其中,出口总额完成4950万美元,增长20.1%。

          (三)项目建设成效显着。进一步落实市级领导包扶项目责任制度,有55个重点项目纳入包保计划。实施3000万元以上项目230个,总投资1437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77亿元,其中新开工71个,当年竣工57个。麦达斯铝业轨道车辆铝合金型材万吨铝挤压生产线、东北袜业一期工程、鑫达高速线材、辽源欧亚购物中心、营城子至梅河口高速公路、一环路及桥梁建设、高速客运站等一批项目建成;东北袜业二期工程、巨峰生化乙酸乙酯、博大伟业生物制药、麒鸣生物羊血液综合开发、东丰西城区建设等一批在建工程扎实推进。辽西高速、辽长铁路、大唐三期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分两批举行了24个工业项目集中新开工暨吉林世捷铝业宽厚板项目开工剪彩仪式和吉林麦达斯公司万吨铝挤压生产线、辽源高速客运站暨33个项目集中竣工剪彩。深入开展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强化项目稽查工作。

          (四)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双提升。预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润分别完成592.6亿元、180.5亿元和14.6亿元,增长39.9%、30.7%和39%。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完成23.7亿千瓦时,增长20.1%。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7.5%。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7.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51户。新材料、新能源、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纺织袜业六大接续替代产业占全部工业比重达到75%。铝加工产业链不断升级,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金刚水泥、鑫达钢铁迅速扩张,冶金建材基地已具雏形;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产业加快整合;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和农产品深加工业进一步做大变强。

          (五)农业和城镇化工作扎实推进。县域经济实现新突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6.5亿元,增长24.5%;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7.45亿元,增长19.8%。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92.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61.4万亩,经济作物面积31.4万亩,粮食产量预计达到31.3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畜牧业稳定发展,标准化牧业小区新增101个,规模养殖户发展到4.2万个。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任务,完成确权面积124.8万亩,确权率为97.4%。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争取省级示范村62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11.9%。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5940元,增长10.5%。积极推进全域城镇化,制定出台了《辽源市委、辽源市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具有辽源特色城镇化的若干意见》,从政策层面上明确了统筹推进城镇化的思路、目标和措施。编制了《辽源市统筹推进城镇化规划》。在省开展的第一批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示范试点工作中,我市被确定为“转变发展方式城市转型综合配套改革示范”试点市。谋划了总投资1220亿元的399个城镇化项目并积极推进。

          (六)招商引资不断取得新进展。全年参加和自主开展各类大型经贸交流活动11次,引进域外资金235亿元,增长40.7%;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增长33.7%;引进项目448个,总投资469.7亿元。在全国“两会”期间分别签署和达成了20余项协议和意向。在第六届东博会上共签约28个项目。推进企业靠大联强,与一汽富奥、中国建材、宁波世纪华丰、宁波均胜、香港中聚、香港弘裕、南京先声、江苏宏达、厦门厦工等域外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取得较大进展。成功举办私募股权基金走进辽源活动,促进民营企业与金融资本、产业基金对接。10亿元企业债发行成功。完成得亨公司破产重整,麦达斯控股、利源铝业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积极向上争取中央预算内和省预算内资金,全市到位资金约11亿元。

          (七)民生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65件惠民实事全面完成。全市谋划实施总投资27亿元的48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有44个开工建设,竣工15个,完成投资6.8亿元。市级领导包保的灾后农村重点倒危房重建全部完成。棚户区改造拆迁43万平方米,新开工55万平方米,建成102万平方米。对20187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了住房租赁补贴,用租金核减2313户。“暖房子”工程改造供热管网45.6公里,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40万平方米。农村泥草房改造完成2268户,全面完成计划任务。档案馆、人口计生综合服务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职业高中实习实训中心、特殊教育学校综合楼等项目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病医院、儿童福利院等项目进展顺利。全面落实农村奖扶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农家书屋”基本实现全覆盖。获得省政府颁发的吉林省2009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一等奖。对市区运营出租车全部安装计价器。积极稳控市场物价,适时发放价格补贴,保证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700元,增长9.5%。全市新增就业3.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社会保险覆盖面稳定在9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2‰。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国内通胀压力加大,影响要素集聚;缺少立市项目,重大项目实施存在资金、人才等困难;资源环境保护和治理、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对上述问题,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加以解决。

          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市政府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三个转型”,实施“三化”统筹和 “三动”并举,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强化各项措施落实,确保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建议安排为: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00亿元,增长22%;

          ——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2.6亿元,增长1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可比口径增长3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2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7亿元,增长18%;

          ——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8700万美元,增长2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9205元,增长15%;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593元,增长11%;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以内。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继续强化项目建设。以“十二五”规划项目为基础,谋划实施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对辽源经济和社会发展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根据成熟程度和轻重缓急进行分类排队,适时推进,动态管理,滚动实施,做到策划一批、实施建设一批、竣工达产一批。推进开发区“二次创业”,打造辽源经济增长极。加大外贸出口基地建设力度,支持出口企业做大做强。启动实施工业重点企业三年技术改造滚动计划,提高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推进产业高端化,用新技术支撑产业加快发展,重点实施鑫达1080立米高炉、世捷铝业宽厚板、利源特殊铝型材、富奥泵业异地扩建、香港中聚锂离子动力电池、巨峰生化乙酸乙酯二期、金翼集团卵磷脂等工业项目。组织实施服务业三年跃升发展计划,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整合推进文化旅游业协调发展,重点实施彩龙中汇商贸广场、仙城物流园区、东丰欧亚购物中心、融展汽车贸易城、国家矿山公园、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纪念馆、扎拉芬围民俗园、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博纳电影城等服务业项目。2011年全市计划实施3000万元以上项目271个,总投资106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32个,总投资589亿元;新开工项目139个,总投资476亿元。

          (二)推动转型向纵深发展。我市转型工作已经通过国家中期评估,未来五年将继续得到转型政策支持。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和省的沟通,掌握政策和工作最新动态,及时跟进,力争在重大事项安排和重点项目布局上向我市倾斜。继续谋划实施转型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策以及资金支持。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完善全市路网体系,贯通城区一环路,建设矿北大街、仙城西路和新兴北路中段,拓宽东吉大路,实施友谊大路等破损道路维修,推进实施辽长铁路、四平至松江河高速铁路、辽西高速公路、集双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实施库闸联调、中水回用工程、做好“引松入辽”前期工作。启动“十二五”电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气化辽源”工程,完成天然气置换1.5万户。加快打造“数字辽源”。积极创建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生态城和环保模范城。

          (三)统筹推进具有辽源特色城镇化。完成《辽源市统筹推进城镇化规划》修编。做好统筹推进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示范试点市工作,尽快研究制定土地使用权流转、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一系列综合配套改革制度和政策。继续推进城镇化项目建设,在进一步做好做实城镇化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的同时,重点谋划实施一批税源型、就业型的产业类项目。启动全域城镇化建设,编制完成“辽白经济一体化”、北部新城、南部新城、大三环区域规划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完善并启动相关配套规划。加强东丰、东辽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加快东丰西城区开发步伐,开展12个节点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率先启动实施“辽白经济一体化”发展,按照“资源合理分配、产业合理布局、成本合理分担、收益合理分享”的原则,统筹市区与东辽县城的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四)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扩大机械化作业面积,提高良种播种覆盖率,粮食产量稳定在28亿斤左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启动高效特产业提速工程,建设高标准生态蔬菜示范基地4个,棚膜蔬菜、瓜果面积发展到3万亩。启动畜牧业扩能升级计划,新建标准化牧业小区85个,肉蛋奶产量增长12%以上。启动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梅花鹿特色产业,深度开发梅花鹿资源,实现药食同源,提升品牌影响,建立标准体系,建设养殖基地和深加工特色园区。切实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深入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发展壮大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完成村屯绿化184个,村屯绿化率达到30%以上。

          (五)加快提升资本集聚能力。进一步统一和完善招商政策,放宽行业准入范围,以“十二五”规划为指导,立足大产业、大基地、大园区,兼顾当前和长远,放眼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引进实施一批成长性好的大项目。组织赴港澳台、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等地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借助东博会、农博会、汽博会等平台扩大招商引资。推进宁波均胜、宁波世纪华丰、厦门厦工、江门玉圭园、香港弘裕、香港彩龙中汇等招商引资项目加快开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创造条件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加快德春米业上市步伐,推动巨峰生化、金翼蛋品、麒鸣牧业、博大伟业等企业尽快进入上市辅导期。

          (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监控,严厉打击违规超标排放行为。依法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重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企业。强化能源消耗评估和环评审批机制,严控“两高一资”项目准入。强化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措施,大力支持节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逐步降低单位产值能耗。着力扶持发展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场启动运行。启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发展节水型产业,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率,实现达标排放。全面完成省下达给我市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等各项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实施富民工程,扎实办好惠民实事,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棚户区改造拆迁面积4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回迁安置7200户。新建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5万平方米,发放租赁补贴22500户。改造农村泥草房1788户。“暖房子”工程改造供热管网31公里,完成4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及供热计量表安装。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城区24小时供水率提高5个百分点,居民饮水达标率实现100%。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8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人,新增公益性岗位500个。加强价格管理,做好价格监查工作,维持物价稳定运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启动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做好承办第十七届省运会各项筹备工作。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责任编辑:王施棋)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