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成的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者它们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是一种混合物,反映的主要是大气的物理变化过程,由于大气的不同物理变化过程也就形成了不同形状的云,不同的云彩代表不同的气象过程。
“地震云”概念最早由日本奈良市长键田忠三郎在1956 年(另说 1948 年)提出的,此人没有地质、气象等方面专业背景。并非地质或者气象方面的专业论述。1948 年6月27日,他说看到天空出现了一条带状云,三天之后,日本福冈发生7.3级大地震。之后他提出一个“想法”:大地震前,天空会出现怪异的云,并将其命名为地震云。
目前,一些民间爱好者及小部分学者所指的“地震云”主要是指天空中出现的一些较为有规律性的云层。这些所谓“特殊”云层属于卷云、卷积云、高积云等,呈辐射状、鱼鳞状或条带状,由于大气湍流的有组织分布会形成水平延伸的涡度卷,在上升区就形成云,下沉区为晴空。
所谓“地震云”的出现就预示着要发生地震吗?首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证明“地震云”与地震有关,只是部分民间爱好者的一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缺乏理论支持。其次,从统计学的角度看,经过对多次破坏性地震与所谓“地震云”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也没有得出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