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地震科普>>震害防御与应急救援

        地震来了怎么办(二)——应该知道的地震常识

        发布时间:2018-11-15 09:08 信息来源: 地震出版社

          (1)有关构造地震的几个概念

          震源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也称震源区。它是一个区域,但研究地震时,常把它看成一个点。

          震源深度 如果把震源看成一个点,那么这个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就称为震源深度。

          震中 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实际上也是一个区域,称为震中区。

          震中距 在地面上,从震中到任一点的距离叫做震中距。

          (2)地震的深浅

          按照震源深度的不同,地震可划分为如下几类:

          浅源地震 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的地震;也称为正常深度地震。世界上大多数地震都是浅源地震,我国绝大多数地震也为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为60~300千米的地震。

          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地震。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深的地震,震源深度约为700多千米。

          有时也将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统称为深震。

          同样大小的地震,震源越浅,所造成的影响或破坏越重。

          (3)地震的远近

          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观察,震中距是不一样的。地震可按震中距不同分为三类:

          地方震 震中距小于100千米的地震。

          近震 震中距为100~1000千米的地震。

          远震 震中距大于1000千米的地震。

          显然,同样大小的地震,在震中距越小的地方,影响或破坏越重。

          (4)地震序列

          一次中强以上地震前后,在震源区及其附近,往往有一系列地震相继发生;这些成因上有联系的地震就构成了一个地震序列。根据地震序列的能量分布、主震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比例、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的震级差等,可将地震序列划分为三种类型:

          主震-余震型地震  主震非常突出,余震十分丰富;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0.7~2.4级。

          震群型地震  有两个以上大小相近的主震,余震十分丰富;主要能量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下;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0.7级以下。

          孤立型地震  有突出的主震,余震次数少、强度低;主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9.9%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2.4级以上。

          根据有无前震,又可把地震序列分为以下三类:

          主震-余震型地震  没有前震活动,主震和最大余震震级差大致在1级以上。

          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  有前震活动,其他特点与主震-余震型相同。

          震群型地震  序列中没有震级突出大的单个地震。

        (责任编辑:李天海) [纠错]